養鵝的市場前景如何?
1. 養鵝主產區穩定發展,新增養鵝區域進一步擴大。 中國養鵝主產區的江蘇、廣東、四川、安徽、山東、浙江、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市養鵝業穩定發展,種源建設、種鵝繁育、商品鵝飼養等工作都有所進展,肉鵝產品加工也開始了各種小規模的探索。在一些以前有養鵝傳統但養鵝數量和區域并不大的省市,養鵝數量和地域有所擴展,如江西、湖南、貴州、江西等省,小區域的養鵝生產逐步發展;新增養鵝區域進一步擴展。河南、山西、陜西、內蒙、湖北、海南等地養鵝規模也開始逐步擴大。
2. 養鵝的規模化、組織化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養鵝龍頭企業不斷產生,各地養鵝專業合作社也在很多養鵝主產區興起。這些合作社盡管資金、技術、規模、管理水平和市場開拓等方面都還有待提升,但在技術普及、組織千家萬戶應對大市場方面作用顯著。許多地方政府積極引導當地鵝產業發展,在鵝業種源和技術研發以及種鵝企業建設等方面給予項目、資金、政策上的支持,并進行區域化布局和組織,推動了養鵝業的有序發展。
3. 科學養鵝技術在探索中前進。 養鵝規模的不斷提升以及養殖區域的逐漸擴展,促進了養鵝的實踐者和研究推廣者加緊養鵝科學技術的探索和普及。
一是品種引進和選育:優秀的地方品種,如四川白鵝、浙東白鵝、獅頭鵝、皖西白鵝;國外優秀品種,如肥肝專用品種朗德鵝、以羽絨生產著稱的匈牙利白鵝、以早期生長速度見長的獅頭鵝、羅曼白鵝等在國內廣泛飼養,形成全國鵝種大流通、大交叉的局面。
二是雜交配套:各地種鵝養殖者開始有意識地進行品種間配套雜交,如皖西白鵝、浙東白鵝、萊茵鵝、馬崗鵝等通常作為父本使用,而四川白鵝、豁眼鵝、籽鵝、揚州鵝作為母本使用,提升了商品肉鵝鵝苗的質量和生產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養鵝業的發展。另外,在種鵝規模化飼養上積累了經驗,種鵝舍內網上飼養、繁殖調控技術、飼料及牧草供應的改進等促進了種鵝養殖;商品肉鵝規模飼養技術的普及以及各種養殖模式如種草養鵝、林果地養鵝、蝦塘循環養鵝等的繼續完善,降低了養殖成本,保證了肉鵝養殖的效益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