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隨著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我國工業迅速發展,濕法脫硫在焦化、化肥、甲醇等化工企業得到廣泛應用。自濕法脫硫技術產生以來,由于企業生產規模的大型化以及高硫煤的使用,濕法脫硫在實際生產中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而且紛繁復雜。這些問題的出現有的已經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因此,我們有必要分析這些生產中出現的問題的根源。縱觀濕法脫硫出現的諸多問題,除了堵塔、脫硫效率低、副鹽多、設備與管道的腐蝕等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以外,其中還有一個也是近幾年在脫硫行業普遍出現的問題,那就是脫硫溶液中總堿度低,在提高堿度時多加純堿甚至幾倍的投加純堿,長期提不起來總堿度,直接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穩定運行。接下來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探討。
2 脫硫溶液堿度低的危害
2.1 脫硫效率低
在濕法脫硫過程中,脫硫液在脫硫塔脫硫過程對硫化氫的吸收,在脫硫塔中完成的主要化學反應如下:H2S+Na2CO3=NaHS+NaHCO3
脫硫溶液中的堿度主要是碳酸鈉,堿度低碳酸鈉的含量就低,在脫硫塔內很少碳酸鈉與硫化氫反應,堿度低脫硫溶液硫容變小,直接影響脫硫效率。
2.2 電耗高
脫硫溶液中堿度低,脫硫效率低,為保證出脫硫系統的H2S指標,好多企業的慣常做法都是加大循環量,這也會增加一些電耗。在合成氨、甲醇的成本組成中,電耗僅次于煤耗,這對正處于節能降耗大環境中的化工行業來說,是個很不利因素。
2.3 影響產量
脫硫溶液中堿度過低,脫硫系統出口H2S指標超標,企業為保后工段工藝穩定被迫減負荷運行,繼而影響產品產量;堿度低時,吸收和再生都受影響,同時影響泡沫懸浮和硫回收,硫黃產量,還有部分企業產不出硫黃。
2.4 輔料消耗高
脫硫溶液中堿度過低,脫硫系統出口H2S指標超標時,為保工藝指標合格,企業會安排加大純堿的投入量,甚至正常生產的數倍投加,同時也增加了脫硫系統輔料消耗。
2.5 存在安全生產隱患和污染環境
脫硫溶液中堿度過低時,為保證出脫硫系統的H2S指標,往往在企業對脫硫系統進行補加純堿時,堿度上升較慢,有些企業出現堿度不升反降,而致使脫硫系統更加惡化;根據物質不滅定律,脫硫系統大量補加純堿而堿度不升,那就是碳酸鈉進入脫硫系統直接轉行為副鹽了,若副反應嚴重,則堿耗劇增,有時雖大量補堿也難以維持堿度在指標之內,直接影響吸收與再生,造成生產被動和生產成本增加。當硫酸鈉鹽增長至一定值時,溶液對設備的腐蝕加劇,由于硫酸鈉溶解度低,天冷時易析出結晶,堵塞腐蝕管路和設備。腐蝕嚴重時發生泄漏,影響安全生產和污染環境。
3 溶液堿度低的原因及處理
3.1 脫硫溶液成分的控制不到位和工藝操作管理不嚴格
脫硫液的主要成分,要根據生產工藝和生產負荷的變化,及時調整。同時嚴格控制脫硫液中的懸浮硫和副鹽含量。原始開車溶液濃度要根據生產負荷進行配制,總堿度控制0.35-0.6N,可結合設備和工藝狀況進行控制堿度在高限或低限;在生產過程中總堿度不要低于0.35 N,很多廠家總堿度低于0.35 N,在生產需要時再提總堿度,要投加數倍的純堿,堿度要提高較困難(憑經驗,但不是絕對的,可根據本廠脫硫實際情況調整);要優化再生,加強硫回收及熔硫殘液回收的控制,熔硫殘液一定要沉降處理后方可回系統循環利用。
3.2 操作失誤造成溶液流失
要精心操作,避免操作失誤造成脫硫溶液流失,若溶液流失要及時補充水和純堿;純堿的配制要根據生產需要進行分次加入系統,盡量減少大量集中加入純堿。
3.3 改換脫硫催化劑過度時控制不當
脫硫系統正常運行過程中盡量避免脫硫催化劑的更換,若需更換必須小心過度,謹慎操作;筆者在11年10月客戶回訪時遇到山西一家發生的情況,這家公司二分廠原用的脫硫劑是栲膠加888脫硫催化劑混用,運行多年一直穩定,由于特殊原因,把原888脫硫劑改成另一家酞菁類催化劑,在改用期間第三天出現泡沫不好,堿度下降,車間發現及時停加新用的脫硫劑,恢復一星期左右,脫硫系統泡沫正常,堿度恢復原樣;催化劑廠家不死心進行第二次試用,又是投加后出現泡沫稀少,堿度下降情況,催化劑廠家技術人員說沒問題,是催化劑加的太少了,結果幾天連續大量的催化劑加入脫硫系統,這時脫硫系統情況變得比較糟糕,泡沫更加稀少了,熔硫釜的產量也少了,堿度下降較快;在此期間車間進行處理,脫硫系統進行補充純堿,結果純堿越補越低,半月左右總堿度很低,碳酸鈉分析為0,硫黃一點熔不出,脫硫出口硫化氫超標,被迫減負荷生產;最后車間純堿不敢加,以向脫硫系統補充氨水來維持生產,此次催化劑改用造成損失較大,不但物料消耗增大,車間管理人員在問題沒處理好之前不能離崗,工藝主任和工段長一個多月沒回家了,也沒離開生產區,個個焦頭爛額。在筆者回訪到場后,詳細了解情況后,和車間管理人員一起討論研究;制定一處理方案,徹底停掉試用的脫硫催化劑,脫硫系統溶液外排一部分到事故池,脫硫系統溶液各塔液位降到限,然后補水到上限進行稀釋,再進行補充純堿,脫硫劑用栲膠和釩進行恢復,兩天后泡沫好轉,一星期后脫硫系統基本正常,半月后888催化劑和栲膠繼續混加,到目前為止脫硫溶液成分穩定,工藝正常;之后車間管理人員問是不是試用的脫硫催化劑質量有問題,筆者理性回答,不便評價別家催化劑的好與否,只能說此脫硫劑在貴公司不適用。
3.4 脫硫系統副鹽偏高
脫硫系統副鹽偏高會對溶液中堿度影響較大,若副反應嚴重,則堿耗劇增,有時雖大量補堿也難以維持堿度在指標之內,直接影響吸收與再生。在濕式氧化法脫硫中副鹽的生成是無法回避的,也就是說它是客觀存在的,無論采用何種脫硫劑都不可能消除和避免副鹽的產生,只能優化工藝條件,減少或減緩副鹽的生成。因吸收H2S是靠Na2CO3來完成的,溶液中Na2CO3含量過低,將影響脫硫效率,并因溶液PH降低而使再生溶液吸氧差,對析硫不利;而pH值過高副反應加劇,所以pH值控制8.2-8.6。操作溫度控制在45℃以下,溫度38-42℃;硫泡沫用DS泡沫專用過濾機或其他壓濾設備進行處理,減少溶液進熔硫釜,以減少熔硫殘液和副鹽的產生;高溫熔硫時副鹽產生較快;當溶液中副鹽量過高,根據Na2S2O3的溶解度:
溫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100g 4.9 9.1 19.5 40.8 48.8
可在天冷時排出一定量溶液,降溫,使Na2S2O3析出結晶,再將溶液加入系統內,此法主要對除Na2S2O3有效,在山西巴公化肥廠變脫曾用過效果不錯,后來上了板框壓濾機,熔硫殘液少了副鹽也不在上升,目前脫硫工藝一直比較穩定。有條件的廠家可以增設副鹽提取工藝。只有減緩或減少副鹽產生,才能確保脫硫溶液成分及堿度的穩定,而使脫硫系統長周期安全運行。
3.5 吸收劑和催化劑的選用
濕法脫硫在以純堿作堿源時,選擇優質純堿就很關鍵,山西有一化肥企業,脫硫系統補加純堿,堿度上升較慢,堿耗明顯增大,后分析純堿純度不夠,更換純堿后堿度提升明顯,消耗也少。二級工業純堿Na2CO3 大于98%,若不達標,氯化物、硫酸鹽、雜質等肯定超標,加入脫硫系統堿度及堿耗肯定受影響。選擇優質適用的脫硫催化劑也較重要,優質適用的催化劑在脫硫生產中堿耗較低,副鹽生成少,脫硫效率高。
4 結語
在濕法脫硫脫硫液的堿度對脫硫工藝影響較大,脫硫效率、副鹽的生成、物料的消耗、溶液成分的配制、及工藝設備的管理都密切相關,只有考慮全面,做好各項工作,脫硫才能高效率低消耗安全穩定長周期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