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縮是常用的固液分離方法,可通過兩種方式完成:固體上浮至混合液上端,或沉降至混合液底部。前者一般稱為氣浮,后者則稱為重力濃縮。污泥濃縮的目的主要是在進行污泥消化或脫水之前,盡量將多余的水分從污泥中分離。一般來說,污泥濃縮可有效減少污泥處理后續單元如消化、脫水所需的處理容量,而后續單元因容積減少所節省的成本,遠**污泥濃縮單元的設置與運行費用,因此設置污泥濃縮單元有助于降低污泥處理過程的總成本。 污泥調理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污泥的固液分離。在目前可利用的技術中,較常用的方式是是在污泥中添加混凝劑,如氯化鐵、石灰或**高分子絮凝劑,污泥焚化灰渣也可用作污泥調理劑。在混濁的液體如污泥中加入混凝劑,可促進固體物質的凝聚,使其較*與水分離。近年來**高分子絮凝劑在污泥調理方面的應用日漸廣泛,**高分子絮凝劑易于處理,所占體積小,使用起來操作簡單,且非常有效。絮凝劑一般在脫水之前注入污泥中,并與污泥充分混合。 [1] 熱處理 另一種污泥調理方法是將污泥在高溫(175~230℃)及高壓(1000~2000kPa)下加熱,污泥固體中的結合水被釋放出來,因此可改善污泥的脫水特性。熱處理的優點是污泥調理后的脫水性比使用化學調理劑較佳;缺點是系統的操作與維護較為復雜,同時污泥熱處理也會產生高濃度的蒸煮液,當其回流至污水處理廠時,將明顯增加處理單元的負荷。 [1] 污泥穩定
污泥發酵技術 傳統污泥處理方法有3種:焚燒、填埋和資源化利用。國外多采用焚燒工藝,但投資巨大,易造成大氣污染;國內多采用填埋,但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同時會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國內上海等大中城市土地再生資源很少,難以長期采用此方式。陳立僑介紹說,用微生物處理污泥前景廣闊。經污水處理廠現場試驗和實際應用,每處理1噸污泥可獲得150元左右的經濟效益。上海市每年排放污泥約140萬噸,如果有20%的污泥用微生物好氧發酵處理,直接經濟效益約為4200萬元。此外,利用微生物好氧發酵,還能消除污泥的惡臭,有效控制污泥的二次污染,環境效益同樣顯著。 [4] 將污泥發酵成**肥,如再加入部分牛糞等,就會發酵成優質的**肥,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加菌。1公斤金寶貝肥料發酵劑可發酵4噸左右污泥+牛糞。需按重量比加30-50%左右的牛糞,或秸稈粉、蘑菇渣、花生殼粉、或稻殼、鋸末等**物料以便調節通氣性。其中如果加入的是稻殼、鋸末,因其纖維素木質素較高,應延長發酵時間。菌種稀釋:每公斤發酵劑加5-10公斤米糠(或麩皮、玉米粉等替代物)拌勻稀釋后再均勻撒入物料堆,使用效果會較佳。 2、建堆。備料后邊撒菌邊建堆,堆高與體積不能太矮太小,要求:堆高1.5-2米,寬2米,長度2-4米 2、拌勻通氣。金寶貝肥料發酵劑是需要好(耗)氧發酵,故應加大供氧措施,做到拌勻、勤翻、通氣為宜。否則會導致厭氧發酵而產生臭味,影響效果。 4、水分。發酵物料的水分應控制在60~65%。水分判斷:手緊抓一把物料,指縫見水印但不滴水,落地即散為宜。水少發酵慢,水多通氣差,還會導致“腐敗菌”工作而產生臭味。 5、溫度。啟動溫度應在15℃以上較好(四季可作業,不受季節影響,冬天盡量在室內或大棚內發酵),發酵升溫控制在70-75℃以下為宜。 6、完成。*2-3天溫度達65℃以上時應翻倒,一般一周內可發酵完成,物料呈黑褐色,溫度開始降至常溫,表明發酵完成。如鋸末、木屑、稻殼類輔料過多時,應延長發酵時間,待充分腐熟。 發酵好的**肥,肥效好,使用安全方便,抗病促長,還可培肥地力等。 污泥熔化技術 針對污泥焚燒過程中存在的二次污染,科研工作者開發出了污泥熔化技術,該技術使污泥處于焚燒灰熔點溫度(通常為1300~1800℃)之上燃燒,不僅可完全分解污泥中的**物、滅殺病菌,同時所形成的熔渣密度比焚燒灰高2/3,達到了灰渣大幅度減容的效果。污泥中的重金屬因被固定在玻璃態的熔渣中而具有不熔出的活性,所以污泥熔化后的熔渣可用作建材。 公司服務廣東省區域內主要是東莞、惠州、佛山、肇慶、清遠、廣州、江門、中山、深圳、汕頭、珠海、揭陽、韶關、河源、梅州等地合法辦理危險廢物轉移手續,申請廣東省范圍類危險廢物跨省轉移處理 ,辦理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轉移合同,開具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危廢資質齊全,以及雨污分流、排水證、排水工程,辦理環評、清潔生產、安全評價、體系認證、環保治理、工廠物料回收等環保一站式服務,為污染性企業認證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