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波斯青料與匠師入景德鎮,窯火凝就青花成熟之姿,最終促成了發色深沉、胎釉精良的青花瓷器的誕生。
明朝作為中國藝術史上一個光輝燦爛的時代,御窯廠集能工巧匠,永宣以蘇麻離青繪云龍海浪,鐵銹斑如礁石擊水;成弘以平等青染雅蓮,淡若水墨入瓷。青花上承元之豪邁,下啟清之彩韻,于瓷胎釉色間,寫就中國藝術史的璀璨篇章。
縱觀青花瓷的發展史,不同的時期所用的青料都有所差異,這也讓每一時代都誕生了具有獨特時代特征的青花瓷器。本次保利廈門春拍玄覽——重要古董器物專場以諸多名藏所釋,再現中國青花瓷之演變過程,涵蓋元明百年皇庭典范,以饗藏友。
明成化• 青花纏枝寶相花紋盤
尺寸:23.7cm.Diam
RMB: 2,500,000-3,500,000
備注:
1、克拉克夫人舊藏,編號796;
2、倫敦Spink&Son舊藏;
3、瑞士玫茵堂收藏
展覽:
1、東方陶瓷學會,1954年展,編號113;
2、克拉克夫人收藏展,Spink&Son,倫敦,1974年,編號32
本品敞口弧腹,下承圈足,制式工整規制,器型取法宣德而更趨秀巧,弧腹曲線婉約如月,圈足修胎利落。紋飾布局深具章法:盤心雙圈內繪金剛杵式寶相花紋,取藏傳佛教法相莊嚴;外壁八朵纏枝蓮蜿蜒相續,取"八寶連登"吉祥寓意。青花呈色藍中帶灰,含蓄幽靜,繪畫技法采用勾線填色法,用濃青料勾勒線,淡青料填色,也是典型的成化青花繪畫技巧。“濃青料細筆勾線,淡青料大筆分水”。
翻閱公私典藏,本品無款之特征,應為成化早期官窯特殊產物。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近年發掘揭示,成化地層存有相當數量無款官窯瓷片,其胎釉工藝、青花呈色與宣德官窯如出一轍。此乃因成化帝追慕宣窯風采,特命窯工沿用宣德遺存之蘇勃泥青料,仿制前朝器皿所致。此類作品多存宣德遺風,間雜正統、景泰、天順三朝(1436-1464)之畫意,堪稱明代官窯承前啟后之珍品。
市場流通數據佐證其珍罕價值,北京保利2018年,6月19日,編號5178拍品,亦有出版佐證的成化無款官窯,整體風格依然保留空白時期畫風及布局,最終以2700余萬高價成交,可見成化無款官窯之價值。無獨有偶另一例,香港佳士得2009年5月,編號為1808號拍品,青花海水異獸紋盤為仿宣德風格,直徑僅有20公分,同樣無款成化官窯,最終以740余萬高價成交 。反觀本品,包含玫茵堂在內等眾多名人權威出版及遞藏,而且尺寸更大,整體發色更佳,收藏潛力極大,實為成化無款官窯代表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