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流脫硝技術對比
技術類型 反應原理 適用溫度 脫硝效率 核心優勢 局限性 來源
SCR(選擇性催化還原) 在催化劑作用下,NH₃將NOx還原為N₂和H₂O 150-400℃ 85%-95% 、氨逃逸率低(<3ppm)
;可協同處理多污染物 催化劑成本高,需防堵塞和中毒
SNCR(非催化還原) 無催化劑,NH₃直接與NOx在高溫下反應 850-1100℃ 40%-60% 投資低、改造簡單 效率低,氨逃逸風險高
中低溫SCR(創新工藝) 優化催化劑活性,降低反應溫度窗口 150-280℃ ≥90% 節能30%以上
;抗硫抗塵性強;適配除塵/脫硫后低溫煙氣
催化劑制備工藝復雜
二、中低溫SCR技術突破性優勢
經濟性顯著
催化劑用量減少30%,反應器體積縮小,投資成本降低30%以上(如山東某項目從1000萬降至700萬)<
無需煙氣再熱,能耗降低40%,吹灰頻率下降40%
高環境適應性
耐高硫(硫分≥2.5%時SO₂/SO₃轉化率<0.75%)、耐高塵(粉塵>10000mg/Nm³)
模塊化噴氨格柵設計,氨逃逸率穩定<3ppm
系統集成靈活
可布置于除塵脫硫后(低塵方案),避免催化劑磨損,壽命延長至3-5年(較傳統工藝提升40%)
緊湊型設計適合老舊鍋爐改造
三、關鍵設備與工藝協同
催化劑技術
采用猛系或釩鈦系催化劑,納米級孔道結構抵御堿金屬中毒
失效催化劑可回收再生(效率≥90%)
煙氣換熱器(GGH)
回收脫硝后煙氣的余熱,預熱待處理煙氣,降低系統能耗
智能控制系統
動態調節氨氮摩爾比,結合CFD流場模擬優化噴氨均勻性
四、行業應用場景
生物質鍋爐:適配180-220℃煙氣,解決燃料成分波動導致的脫硝不穩定問題
鋼鐵/焦化/水泥窯:低塵布置方案(SCR置于除塵脫硫后),避免高灰環境催化劑損耗
垃圾焚燒爐:協同控制二E英與NOx,滿足低排放(NOx<50mg/Nm³)
五、技術趨勢與政策導向
多污染物協同治理:向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演進
雙碳目標驅動:技術中心推動工業爐窯脫硝技術標準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