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蔥十年終得法,跟著老把式學出高產好蔥
“以前種蔥全憑感覺,產量時高時低,自從跟著章丘刁鎮連冠大蔥基地學了技術,每畝地最少多收一千斤!” 家住濟南周邊的種植戶王大哥,提起種蔥經驗滿臉笑容。深耕大蔥種植十年,他從 “門外漢” 變成鄰里認可的 “老把式”,總結出一套接地氣的種植心得。
選對品種是高產第一步。王大哥始終認準連冠基地的良種,“他們的蔥種抗病性強、蔥白粗長,市場上特別受歡迎。” 根據基地指導,他靈活安排育苗時間:早春用日光溫室育出的苗,3 月就能收小青蔥搶早市;9 月露地育苗的蔥苗,移栽后悉心管理,年底就能收獲成株大蔥冬貯。
田間管理的細節決定成敗。王大哥分享,大蔥喜濕但怕澇,每次澆水都遵循 “小水勤澆” 原則,雨季及時挖溝排水。培土是關鍵工序,從移栽后到收獲前要培土 3-4 次,每次培土至葉鞘中部,既能防止倒伏,又能讓蔥白更粗壯。此外,他堅持 “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采收前一個月停止施肥,保證大蔥口感清甜。
“別光盯著節氣,得看天看苗靈活調整。” 去年 7 月多雨,王大哥提前給蔥田噴了殺菌劑,還適當疏苗通風,避免了病蟲害蔓延。年底采收時,他的大蔥蔥白長度達 60 厘米,畝產量突破 8000 斤,收購價也比普通大蔥高兩毛。
如今,王大哥常帶著鄰里學技術,“種蔥沒有捷徑,但找對方法、選好種苗,踏踏實實管理,就沒有種不好的蔥!” 如果你也想種出高產優質大蔥,不妨多向專業基地請教,把技術學到手,豐收自然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