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針對傳統防水材料(如卷材、溶劑型涂膜)存在的 “粘結性差、易開裂、無法適配潮濕基面” 等問題研發。其核心創新在于:以水泥為載體,通過活性化學組分與混凝土水化產物反應,在結構內部形成結晶網絡,實現 “由內而外” 的防水防護,而非依賴表面涂層阻隔。目前已成為地下工程、水利設施、路橋結構等領域的首選防水材料,符合《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GB/T )等國家標準,在國內三峽工程、地鐵隧道等重大項目中廣泛應用。
二、核心技術:滲透結晶的 “自愈” 機制
1. 材料組成與反應原理
涂料主要由硅酸鹽水泥、石英砂、活性化學助劑(如硅酸鈉、鈣鹽、鋅鹽)及緩凝劑組成,其防水機制分三步實現:
滲透階段:施工后,涂料中的活性成分隨水分(如基面濕氣、養護水)滲透至混凝土內部,深度可達 30-50mm,直達毛細孔與微裂縫;
結晶階段:活性成分與混凝土中的氫氧化鈣(Ca (OH)₂)、水化硅酸鈣(C-S-H)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鈣礬石、硅酸鈣凝膠等晶體,堵塞毛細孔通道;
自愈階段:若混凝土后期出現細微裂縫(寬度≤0.4mm),環境中的水分會再次激活未反應的活性成分,持續生成結晶填補裂縫,實現 “動態自愈”。
2. 關鍵性能突破點
結構融合性:與混凝土同屬無機材料,熱膨脹系數一致,避免溫度變化導致的剝離,粘結強度≥1.5MPa(遠超卷材 0.3MPa 的標準);
環境耐受性:耐受 - 30℃~80℃極端溫度,抗凍融循環≥300 次,且能抵御氯離子、硫酸鹽等腐蝕介質侵蝕,適用于鹽堿地、海洋環境;
環保與施工適配性:無 VOC 排放、無毒無味,可在潮濕基面(含水率≤15%)直接施工,無需烘烤或封閉處理,適配復雜結構陰陽角、后澆帶等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