鉻鋼玉的制備工藝以高溫熔融燒結或澆注成型為主,具體流程隨產品形態(如磨料、耐火預制件、耐火磚)略有差異,以下是通用核心工藝步驟:
1. 原料預處理
- 按配方混合原料:核心成分為高純剛玉粉(Al₂O₃≥95%) 和氧化鉻粉(Cr₂O₃),輔以少量黏結劑(如硅微粉、鋁酸鹽水泥)和改性劑(如不銹鋼纖維,提升韌性)。
- 原料研磨與均化:通過球磨機將混合原料研磨至細粉(通常粒徑≤0.088mm),并加入適量水或有機溶液,制成均勻的漿料或粉料,確保成分分布一致。
2. 成型工藝(關鍵步驟,分兩類)
- 熔融法(適用于鉻鋼玉磨料、電熔磚):
1. 將預處理后的粉料投入電弧爐或感應爐,在1900-2200℃高溫下熔融,使Al₂O₃與Cr₂O₃充分反應形成固溶體。
2. 熔融液經澆鑄模具冷卻定型,或直接水淬成顆粒狀,得到鉻鋼玉熔塊。
- 澆注/壓制成型(適用于鉻鋼玉預制件、耐火磚):
1. 將均化后的漿料倒入定制模具(根據預制件形狀設計),通過振動臺振搗排除氣泡,確保料漿密實。
2. 靜置脫模后,得到生坯(預制件生坯需養護24-48小時,防止開裂)。
3. 高溫燒結
- 將成型后的生坯或熔塊放入隧道窯或梭式窯,按預設升溫曲線燒結:
- 低溫階段(200-600℃):排除原料中的水分和有機黏結劑,防止燒結時開裂。
- 中溫階段(600-1200℃):黏結劑與原料發生化學反應,形成初步固結結構。
- 高溫階段(1500-1700℃):保溫4-8小時,使顆粒間充分燒結致密,形成穩定的鉻剛玉晶體結構,提升強度和耐高溫性能。
4. 后處理與檢測
- 燒結完成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對產品進行切割、打磨(按需修整尺寸和表面精度)。
- 成品檢測:通過儀器檢測體積密度、顯氣孔率、耐壓強度等關鍵參數,篩選合格產品,不合格品返回原料環節重新處理。
需要我針對某一特定產品(如鉻鋼玉預制件、鉻鋼玉磨料)拆解更詳細的工藝參數(如燒結溫度曲線、模具要求)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