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焊接準備
人員資質:焊接人員應具備相應的資格證書,熟練掌握焊接工藝和操作規范,熟悉儲罐內底板和犧牲陽極的材質特性。
設備檢查:檢查焊接設備,如焊機的電流調節功能、接地情況等,確保設備能正常工作,焊接電流穩定、輸出符合要求。
清理工作:在焊接前,要對陽極支腳和鋼板支腳的焊接表面進行徹底清理,去除油污、鐵銹、氧化皮等雜質。可以使用專用的金屬清潔劑或機械打磨的方法
2.焊接過程
焊接工藝參數:根據陽極支腳和鋼板支腳的材質來確定合適的焊接工藝參數。如對于普通碳鋼材質,焊接電流可根據支腳厚度在合適范圍內選取,一般為100-150A左右,焊接速度適中,避免過快或過慢。
焊接順序:采用合理的焊接順序,防止焊接變形。可以從支腳的一端開始,向另一端依次焊接,或者采用對稱焊接的方式,保證焊接過程中熱量分布相對均勻。
焊道控制:確保每條焊道之間相互融合,避免出現未熔合的情況。焊道的高度和寬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一般焊道寬度約為焊條直徑的3-5倍
3.質量檢查
外觀檢查:焊接完成后,首先進行外觀檢查。滿焊后的焊縫表面應平整、光滑,無氣孔、裂紋、夾渣、咬邊等缺陷。焊縫的余高應在規定范圍內,一般不超過 3mm。
4.焊接位置與間距
位置要求:犧牲陽極應均勻分布在儲罐內底板上,但位置要符合設計圖紙的要求。一般安裝在容易發生腐蝕的區域如靠近邊緣板、進出油管口附近等,
間距控制:陽極之間的間距要合理,避免因間距過小導致電流干擾,或者因間距過大而不能有效保護內底板。間距通常根據儲罐的大小和陽極的尺寸來確定,一般在2-3米左右。
5.焊接質量檢查
外觀檢查:焊接完成后,檢查焊接部位的外觀,應無氣孔、裂紋、未熔合、夾渣等缺陷。焊縫表面應平整、光滑,成型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