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廠房結構安全檢測報告單位
公司是一家從事建筑主體結構檢測鑒定的第三方機構,公司經市合法注冊,并取得省質量技術監督頒發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即CMA認證),可以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和結果。公司擁有自有實驗室,檢測辦公場使用面積超過1000 平米,各項檢測儀器設備齊全,且經過嚴格的校準,操作人員經過嚴格訓練,熟練掌握各項儀器設備的操作及維護工作。公司有健全的各項規章制度,有明確的崗位責任制和完善的管理體系,擁有一支作風嚴謹,協作有力的高素質檢測團隊。公司現有現在員工30多名,其中工程技術人員20多名,現場檢測協助人員10多名,辦公室文職人員6名。其中工程技術人員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2名,中級技術職稱2名,初級技術職稱16名,檢測人員全部取得了國家或地方主管部門頒發的資格證書。公司緊跟國家發展步伐,與時俱進,面向全國開展建筑物主體結構檢測鑒定業務,目前已在全國各地設置分支機構。如北京、天津、遼寧、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河北、廣西、海南、福建、江西、內蒙古、吉林、西藏等各地均設有辦事處。公司以“遵規守法、為民服務”為宗旨,以“高效、信譽”為質量方針,不斷拓展業務領域和服務范圍,不斷提高全員素質和各項檢測能力,加強檢測全過程質量控制,以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檢測工作的公正性、科學性和準確性,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防城港市廠房結構安全檢測報告單位
廠房承重能力檢測、樓面或屋面承重檢測,機器設備放置于樓面的安全性,除了跟廠房的樓面承載能力有關,也跟機器設備的具體尺寸、凈重、運行規律、支點情況、放置位置及放置方式有關,經過多年的工作實踐總結,我公司已經熟悉各種大型設備性能、重量、受力、震動等特性(比如切片機、印刷機、注塑機等等),
外商驗廠檢測鑒定報告實例:
某工業廠房,為六層框架結構。混凝土設計等級為C30,鋼筋為II 級鋼或I 級鋼。柱截面尺寸400×700mm,梁尺寸為300×800mm,次梁250×500mm,建筑面積為37800m2,基礎處理為混凝土灌注樁。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使用至2009 年時發現5、6 層框架梁端距離柱子1.5m 左右及梁中部跨中區域出現了很寬、較長的斜裂縫和垂直裂縫。經現場用讀數顯微鏡檢測。斜裂縫寬度為1.25mm,跨中垂直裂縫寬度為O.3mm,斜裂縫長度超過1/2 梁高,傾斜角為30~50°左右,危及到結構的可靠性。2016年8 月有關專家對此結構的梁和柱子進行了全面檢測,查明了框架梁產生裂縫的原因,確定了結構的受損情況,為結構修復和加固設計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在對其可靠性分析的基礎上,20017 年對現有結構物提出了加固設計修復方案,實踐證明效果良好。
檢測結果
檢測結果表明,框架柱幾何尺寸存在偏差,沿跨度方向鑿去抹面層后的截面寬度與原設計尺寸偏小20——30mm。現有混凝土強度不滿足設計強度C30的要求。采用超聲回彈及拉拔綜合檢測方法。經測,6 根梁和8 根柱的混凝土強度在18~23Mpa,其數值比較分散,特別是框架梁的檢測結果,6 根梁中有4 根不滿足設計強度。抗剪箍筋間距偏差較大,用手輪切割機在裂縫區段沿梁跨方向切割混凝土保護層,箍筋間距比原設計偏大30%左右。受力主筋位置與原設計誤差不大。采用讀數顯微鏡和放大鏡讀取的裂縫寬度在0.3~2.44mm 之間。跨中裂縫寬度相對較小.一般在0.1~0.3m 范圍,而距梁端1~2m 區段斜裂縫寬度多在0.3mm以上,傾角在30~50°之間,部分裂縫已經貫通梁截面,且梁腹部裂縫*寬。另外,從調查施工記錄發現:原設計采用正規水泥廠425#水泥,而施工中隨意改用本地小廠生產的425#水泥,從原始施工記錄中查得上部結構5~6 層框架梁、柱混凝土強度結果在18~23MPa 內,低于《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1]所規定的混凝土強度設計施工配制的強度24MPa 以上的要求。
框架結構的可靠性分析
設備與荷載由廠方提供,其它荷載取值按現行規范標準,材料強度的標準值采用實測值,并按標準規定取值,配筋以現場調查為準,框架結構梁、柱尺寸采用實測值。通過計算表明,第5、6 層框架梁在彎剪區段(斜裂縫區段)抗剪能力嚴重不足,梁裂縫寬度不能滿足現行規范要求.梁跨中抗彎能力不足,柱抗彎、抗剪承載力基本滿足要求,但可靠程度偏低。經計算和調查分析,其一是施工過程中隨意更換水泥廠家,施工混凝土配制強度不滿足設計要求強度,施工質量差是導致抗彎抗剪承載力不足,裂縫過寬過長和過早的重要原因。其二是截面尺寸偏差(偏小)5%左右,彎剪區箍筋間距偏大30%,也是導致梁截面抗剪承載力不足,發生較大裂縫的重要因素,針對以上兩大問題,為結構的可靠性,必須要對現結構進行補強加固和修復。
二、外商驗廠檢測鑒定報告——依據《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混凝土結構加固方法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鋼加固法、預應力加固法、改變結構傳力加固法、外部粘鋼加固法、碳纖維布加固法等。針對結構可靠性等級,提出*佳加固方案。根據加固方案進行加固設計,考慮適當的施工方法及合理的構造措施。
(二)加固技術介紹
1、加大截面加固法
即采取增大混凝土結構或構筑物的截面面積,以提高其承載力和滿足正常使用的一種加固方法。在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受壓區加混凝土現澆層,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擴大截面面積,從而提高構件正截面抗彎、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剛度,起到加固補強的作用。在適筋范圍內,混凝土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隨鋼筋面積和強度的增大而提高。在原構件正截面配筋率不太高的情況下,增大主筋面積可有效地提高原構件正截面抗彎承載力。
2、外包鋼加固法
該加固技術是在混凝土構件表面用特制的建筑結構膠粘貼鋼板,以提高結構承載力的一種加固方法。適用于使用上不允許增大混凝土截面尺寸,而又需要大幅度地提高承載力的混凝土結構的加固,要求承受靜力作用的一般受彎、受拉構件,且環境溫度不大于60℃,相對濕度不大于70%,以及無化學腐蝕影響,否則應采取措施。優點是簡單、、不影響結構外形,施工時對生產和生活影響較小。但是,粘鋼存在著應力滯后現象。施工時原構件的負載越大,應力滯后越多。此外,施工質量和粘結劑質量對加固有較大影響。
3、低壓注漿法
該方法適用于裂縫寬度在0.2~0.3mm 的混凝土縫修補,它是在裂縫中注入樹脂或水泥類材料,以提高其防水性及耐久性。對于未貫通的裂縫,注漿法難以將漿液注入到內部,注入壓力太大時,還有可能使裂縫寬度擴大。所以,目前多采用低壓低速注入法。低壓低速注入法修補混凝土裂縫的施工工藝流程為:裂縫清理→粘貼注漿嘴和封閉裂縫→試漏→配制注漿液→壓力注漿→二次注漿→清理表面。該方法易于控制注入量,且可以注入到裂縫的深部。此外,采用低壓注漿法再配合鋼抓釘,可使裂縫部位加固后更具有整體性,可以防止裂縫的進一步發展。
4、預應力加固法
即采用外加預應力的鋼拉桿或撐桿,對結構進行加固的方法。適用于要求提高承載力、剛度和抗裂性及加固后占用空間小的混凝土承重結構。此法不宜用于處在溫度高于60℃環境下的混凝土結構,否則應進行防護處理,也不適用于混凝土收縮量變大的混凝土。
5、表面處理法
表面處理法是一種簡單、常見的修補方法,它主要適用于處理穩定的和對結構承載力沒有影響的表面裂縫以及深進裂縫。例如噴漿修補法是在經鑿毛處理的裂縫表面噴射一層密實而且黏度高的水泥砂漿保護層,以封閉裂縫。涂膜封閉法是在微裂縫(裂縫寬度<0.2mm)的表面涂抹防水涂膜,以提高其防水性和耐久性。該方法使用的材料主要有ZV 型混凝土修補膠、ZB 型罩面膠、修補粉料或水泥等。但是,采用這種方法無法將修補工作深入到裂縫內部。
